木板和擔架是災難急救轉運病員中最常用的工具,結構簡單、輕便耐用。
1.擔架轉送傷病員的特點:應急培訓舒適平穩,轉運途中對傷病員的影響小、,適于各類傷病員,不受地形、道路等條件限制,工具不足時還可利用木板、樹枝、竹竿等就地取材臨時制作。缺點是非機械化,速度慢,占用人力多(一般需4人抬),擔架員搬運途中體力消耗大,當遇寒冷、強風、雨雪惡劣氣候時影響使用,需加用保溫、防雨等措施,否則會使傷病員凍傷、感染、加重病情等。
2.傷員在擔架的體位:一般傷員在擔架上取平臥位。惡心嘔吐的傷病員應取側臥位,防止仰臥時嘔吐物吸人氣管引起咳嗽或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。對有顱腦損傷昏迷等的病人,應將頭轉向一側,以防舌根后墜或分泌物阻塞咽喉與氣道,必要時將舌牽出。胸、肺部損傷傷員常有呼吸困難,可用支架或被褥將背部墊起或半臥位。
3.擔架在行進中,傷員頭部在后,下肢在前。以便隨時觀察病情變化,如傷病員面色、表情、呼吸是否平穩、有無缺氧等。
4.使用止血帶(一般不用膠皮管)的傷員,應急培訓應在1—2 h松解1次,每次持續2—3mln,松解止血帶時要用力按壓住出血的傷口,以防發生大出血造成休克。
5.對顱腦損傷者,應注意觀察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,對光反射是否靈敏。如有異常,并出現頭痛、嘔吐、頸部抵抗、心串變慢等,說明有出血或腦水腫、顱內壓增高征象應及時采取止血、脫水、降低顱內壓等措施,
6.擔架在行進途中,擔架員的步調力求協調一致、平穩,防止前后左右擺動,上下顛簸而增加傷員痛苦。另外,最好在抱架上捆2條保險帶。將傷員胸部和下肢與擔架固定在一起以防傷員摔傷。
7.為防止壓傷和褥瘡發生,每隔:-4h應翻身或調整體位一次。在骨突出處適當加以拍打按摩,以促進血液循環,并在該處加墊海綿、紗布等軟物加以保護:
8.為防止傷員和擔架員疲勞,途中應定時休息,應急培訓并查看傷員的體溫、脈搏、呼吸、血壓及進行必要的護理。
9.護送帶有輸液管、氣管插管及其他引流管道的傷員,必須保持管道通暢,防止墜下、脫出、移位、扭曲、受壓和阻塞等,必要時可指定專人觀察和保護。
10.注意防雨、防暑、防寒,擔架上有備用雨衣、棉被、斗篷、熱水袋等以便冬季保暖防凍、夏季防曬防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