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誤區:閱讀初期要指讀
曾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視頻,一年級的小姑娘讀一本帶拼音的文字書,很認真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念出聲來,媽媽微信視頻的標題是——家有孩子愛閱讀。我打趣說,你這不是愛閱讀,是愛念字。雖是打趣,也是實話。如果照這樣讀下去,孩子的識字量會增長,但是閱讀能力卻未見得提高。充其量是念了很多個字而已,很難對句子整體進行理解。更糟糕的是,孩子一旦養成了指讀的習慣,就容易形成機器人式的朗讀。不能流暢的感知文意。我見過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年級還在指讀,好像少了手的幫忙就不能做到眼口腦的統一調配。所以,指讀的學習方法只適用于識讀的初始階段。指讀的好處是在識讀的初期幫助孩子不丟字不落字。適合讀詩歌小短文,當孩子一旦大多數字都認識了,可以獨立閱讀的時候,就不要再指讀,阻礙了語感形成。
誤區:語文就是死記硬背
很多家長認為語文的學習就是死記硬背的功夫。這是一個最糟糕的認知。語言文字的學習講究的是能夠活學活用,任何學習如果只調動記憶力,而不需要思維參與,那是低效能的。任何學習如果不能運用,只停留在了解知道的層面,那是精力的浪費。有的家長說,背多了記多了,不就是積累了,就會用了嗎?未必,很多家長讓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背誦古詩,有的孩子能一口氣背誦幾十首,家長深以為榮。但是過一兩年就忘光了。
不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記憶的內容產生聯結,記憶的內容在大腦中是沒有附著力的。是非常容易被大腦丟棄的。你可以聯系自己的經驗,為什么很多人死記硬背學語文,學了十幾年,發現功夫也下了不少,畢業后讀寫說的能力都還停留在很初級的狀態。要想學好,學的時候要調動經驗、調動情緒,學完了要輸出、運用和實踐。當我們把學習功利化,只知道死記硬背提分數,結果是永遠學不通。
綜上,因為我們在認識上的誤區,導致孩子一年級乃至整個人生語文能力差。
著作權58非魚。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。不是商業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蔣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