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,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
很多專業進行調劑時不要跨考生,原因在于老師對跨考生存在刻板印象:基礎不牢,實力有待確認。作為跨考生的我們,跟本專業考研的小伙伴相比,確實要承認在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是有待于拓展的,因此如果我們進入到復試中,被老師點出跨考這一局限性,也不用遮遮掩掩。而是在坦誠自己還有不足之后,說出自己的進步和為之彌補的努力。
第二,以長補短,優勢克“敵”
跨專業考研就是劣勢嗎?不,我們不能掉入這個陷阱,而是要以長補短,優勢克“敵”。
第一,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
當下我們的高等教育熱衷于多學科之間的比較、融合與創新,如果你跨考的專業與本科專業相近,完全可以綜合兩種學科的學習方法、專業理論、研究內容的共性來答題,老師也希望看到你思維靈活的一面。
其次,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。
跨專業考研必將遇到更多的困難,突破困難,挑戰自己無形之間增加了你的自信和勇氣。從個人目標的實現、勇于追求理想、戰勝自己、克服考研的困難等方面向老師表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,讓老師看到你成長的一面會更好。
另外,跨考能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。
跨考生要跟本專業考研的同學站在復試的同一起跑線上,確實是需要具備更多能力,比如搜集資料的能力、總結歸納的能力、查閱文獻的能力、提出問題勤于思考的能力等等。這些能力是在自己從“0”開始的摸索中發展起來的,是跨專業讀研的優勢。
第三,專注發展,聚焦成長
前面我們說了,我們可以向老師坦誠跨考的基礎弱于本專業考研的考生,但是不能只說弱勢而不改正,老師最希望的是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投入到研究生的科研學術中,這樣指導的效果會比較好。所以我們最終的落腳點在于自己的“發展向”回答。
何為“發展向”?就是專注自己的未來發展,聚焦個人成長。比如在所有開放式的面試問題中,最后都可以延伸到自己的成長規劃,“雖然我的專業基礎還有待提高,但是希望通過研究生的學習彌補自己的差距。”或者”雖然我知道自己還不是合格的研究生,但是自從考研后,一直在學習專業相關的內容,后期也會不斷閱讀專業方向的文章,深入學習專業知識……”總之,就是要表明自己日后的積極發展,努力進取的態度。
第四,突擊惡補,論文優先
有些同學可能也比較擔心,馬上復試了,只是跟老師表明好好學習的態度但是自己專業實力不突出,是不是也比較危險啊?學長認為,吸收知識最快的方式是扒一下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論文。
第一
相比教科書的知識來說,當下的論文聚焦熱點,思想新穎,會讓你快速獲取不同人的思想觀點和思考角度。
第二
能夠讓老師發現你確實是在靈活學習專業知識,而不是死板的背誦課本知識點。
第三
尋找批判性的觀點吸收并有意識地輸出,最起碼在老師面試提問時有話可說。
當然了,并不是提倡大家扔掉復試參考書,只是說如果大家確實心慌,完全來不及看書了,那怎么辦?看論文確實是在準備專業課方面可以走的一條“捷徑。”要注意去看核心期刊或者C刊文獻哦~
著作權58非魚。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。不是商業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